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山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伴随脱贫攻坚的号角声,西双版纳在教育扶贫方面�出了新路子:把身居大山深处的382名瑶族学生于2018年9月分别送到景洪市一中、景洪市三小就学,瑶族学生异地集中办学实属云南省首创,“让建档立卡户零辍学”的做法,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爱心进校园、大手牵小手,关注边疆地区教育扶贫,帮助瑶山孩子“拉齐”人生起跑线,在当地传为佳话。
勐旺乡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东北部,是距离景洪市中心城区最远的一个乡镇,也是景洪市深度贫困区之一。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9户2323人,贫困人口占景洪市的15.6%;到2017年末,未脱贫户有206户872人,占景洪市未脱贫人口的18.8%。勐旺乡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瑶家村委会,因受地理位置、文化程度、思想观念、产业发展、村风民俗等因素制约,瑶族村民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是全市扶贫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仅2373元,远远低于脱贫标准,目前该村共有建档立卡户295户1286人,未脱贫160户470人,低保户48户96人,五保户7户7人,是景洪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到景洪市区就读的瑶族孩子属单亲家庭、孤儿、贫困家庭居多,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因为环境陌生、语言交流不畅,一到周末就没有去处,迫切渴望得到关心、关爱。5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党委书记里二等人走进景洪市第三小学,向分管瑶族学生的校领导了解孩子入学以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沟通,看到孩子们因为缺少与外界接触交流而胆怯、自卑、怕羞的神情,有的孩子还因为父母离异或双亡而产生自卑心理,里二当即决定与瑶族学生张思结对,走近和关心他的生活,力所能及地提供相应的资助。随后,唐德英研究员结对江鑫垒、门先科长结对陈紫兰,大家牵手结对,围坐在一起贴心交流,留影纪念。当日,在该校“儿童之家”,孩子们欢呼雀跃,围坐在里二等人身边,争先表演节目,唱歌、跳舞、朗诵,门先为孩子们演唱军歌、表演擒拿格斗术,赢得孩子们阵阵喝彩;江鑫垒小朋友把自己编的一首《校园的春天》唱给大家听,感恩、温暖的歌声令全场感动……
临别,孩子们依依不舍送行到校门口:叔叔、阿姨,我会想你们!从此,彼此有了更深的牵挂。
门先道出感慨:在外地当兵时就想做一些有益于家乡的事,今天总算圆梦,自己已有儿子,今天又多了一个女儿,人生不留遗憾,今年“五一”度过了一个值得纪念、值得珍藏的有意义的假期。
里二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这一关系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能整合政府、社会、家庭的力量,持续深入做下去,不断提高儿童特别是贫困山区儿童的民族自信和学习信心,让更多祖国的花朵绽放健康灿烂的笑颜。
“既然选择出发,留给大山的就只能是背影”!有一个地方贫困,就不是“小康”,有一个民族苦厄,就不算“全面”。药植所云南分所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指示,结合边疆实际,爱在西双版纳、情系傣乡儿童,让山区贫困群众获得实惠,让民族地区得到发展,他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