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和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联合主编完成的著作《中国南药资源研究与应用图鉴》正式出版。
《中国南药资源研究与应用图鉴》是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重要成果之一,被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该书是我国目前出版的南药资源或图鉴类图书中,介绍南方品种最多、南方各省药材志或药用植物化学成分标注最全的南药资源研究与应用图鉴。每种药材均配有精心拍摄的、反映植(动)物生长状态的图片。
《中国南药资源研究与应用图鉴》分上、中、下三卷。围绕南药道地性与南药资源这条主线,分为总论与各论。总论主要针对南药资源科学中涉及南药概念、南药历史、南药区生态地理环境、南药本草、大宗道地南药与南药道地性形成的原因及南药保护与利用的内容进行了归纳、评述与讨论。各论为药材分述,本书收录南药4211种,包括植物药(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药(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矿物药三大类药材,并涵盖了海洋中药与进口南药。本书还对南药区域的292种大宗、珍稀或地方优势品种作了重点介绍。在药材描述方式上,药材被分为普通药材与重点药材,通过中文名、拉丁学名、分类地位、药材名、药用部位、功效主治、化学成分7个方面展现普通药材的生药学特征,通过中文名、拉丁学名、分类地位、药材名、药用部位、生境、采收加工、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药理药效、化学成分、核心产区、用法用量、本草溯源与附注15个方面,突出各片区重点特色药材。
本著作由中山大学杨得坡教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叶华谷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张丽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付琳研究员、广西中医药大学邓家刚教授联合主编。中国工程院肖培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新滋院士、澳大利亚国家药品管理局草药委员会前主席、西悉尼大学名誉教授Alan Benssousano 为本书作序推荐。我所1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本书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