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药(阳春砂、广陈皮与巴戟天)规模化生态种植及其精准扶贫示范研究”下属6个课题验收工作会议在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大学举行,验收会采用“现场会议+网络视频会议”方式进行。验收专家组由北京师范大学、广东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植物研究所、广西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7位技术专家组成,广东药科大学张陆勇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
中山大学验收主会场
药植所云南分所牵头承担“阳春砂林下生态种植技术与基地建设” 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西双版纳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德庆县德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课题参与单位。验收会上,课题负责人张丽霞研究员详细汇报了课题概况、指标完成情况、取得的重要成果、推广应用成效、数据共享和档案归档情况。
药植所云南分所验收分会场汇报
经4年攻关研究,该课题构建了阳春砂林下生态种植技术体系,选育认定我国阳春砂首个新品种“云砂1号”和“云砂2号”,推动了其良种产业发展;培育建设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定制药园、有机认证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认证基地等高品质阳春砂基地和云南-广东共建共享示范基地,并通过推广使产区砂仁亩产量提升10倍以上,助力边疆民族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同时与缅甸、老挝等国家开展了阳春砂种植技术输出培训及基地建设指导,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课题授权专利、标准、国家商标等知识产权35件,发表论文12 篇(SCI 论文4 篇),出版5国语言配音版音像著作1部,培养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名,搭建“云南省杨得坡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助推砂仁列入云南省“十大云药”重点发展。
验收专家组专家提出意见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对课题完成情况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该课题在阳春砂林下生态种植技术体系构建、“退出天然林、发展人工林下种植”模式创建以及开展“一带一路”国际技术服务和合作等方面创新性突出,且超额完成各项考核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以平均成绩优秀通过绩效评价和验收。专家组建议将课题成果作为优秀成果予以推广,后期加大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实现阳春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