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首页- 资讯中心> 药植信息
科学扶智 南药进万村
时间:2025-03-07 16:02:07 | 来源:微信公众号历史资料

摆脱贫困的首要是摆脱思想意识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


图片


“科学扶贫、科学扶智、爱心帮扶、匠心打造”是药植所云南分所多年坚持的工作。2020年是脱贫创文禁用词决战决胜之年。3月25日,受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中课镇邀请,药植所云南分所科研人员再赴中课镇,到该镇永不落村委会3个村民小组实地调查砂仁种植管理情况,耐心倾听农户心声,“切脉问诊”,查找砂仁低质低效的根源,认真梳理研判,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听、问、查、看,帮助中课镇撰写《中课镇砂仁提质增效项目计划书》,并于4月2日顺利通过了西盟县的项目评审。这是药植所云南分所科研人员第二次来到中课镇。

图片

2019年8月,受西盟县邀请,药植所云南分所科研人员来到该县中课镇,对砂仁种植地、宜植地进行实地察看。中课镇自2007年开始种植砂仁,砂仁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100亩发展到3470亩,但因砂仁种植农户缺乏技术指导,管理技术落后,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跟不上,导致砂仁产量低,鲜果亩产仅有1.7公斤,收入少。通过实地考察、综合分析和认真研究,药植所云南分所科研人员为中课镇提出了砂仁扶壮更新技术方案。


图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药植所云南分所一直以来秉承“匠心、责任、担当、奉献”的精神,关心、关注、关爱云南边疆地区扶贫助农工作。自上世纪60年代起,药植所云南分所从广东阳春县(市)引进春砂仁,结合西双版纳自然环境进行引种栽培实验,送科技上山,将优质砂仁在基诺乡推广种植。80年代初,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基诺人民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历史,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人民日报曾刊登了《一种药材致富一个民族》的专题报道。发展到今天,砂仁已成为基诺山的重要支柱产业。

图片

药植所云南分所积极投身边疆民族扶贫事业,科研帮扶、爱心助农,依托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支持砂仁、黄精、重楼、白芨、肾茶、傣百解、龙血树、石斛等特色南药在西双版纳、红河、文山、普洱、临沧等地推广种植,科学扶志、科技扶智,让深居大山的少数民族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图片


多年的科技扶贫积淀了药植所云南分所发展南药产业的丰富经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药植所云南分所把南药种植管理技术传送到老挝、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用科技共建“一带一路”友谊桥梁,为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良好形象,赢得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专家和民众的肯定和好评

图片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路上荆棘满地,药植所云南分所一直在路上。







返回列表